已支持IPv6访问
首页 和田概况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政务服务 旅游观光
 
首页 » 正文

京津皖和非遗传承人交流互访 共享非遗保护成果

日期:2023-08-28 17:07  来源:和田日报  浏览次数:12234
打印

【字体:

核心提示:欢快的热瓦普弹奏、悠扬的歌声唱响,8月25日,在2023“新疆是个好地方”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A馆,和田木山羊舞传承人来到非遗展北京、天津、安徽展区开展巡演,与三省市非遗传承人互动交流,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和田无私的援助。多年来,北京、天津、安徽等援疆省市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,大力推进“文

欢快的热瓦普弹奏、悠扬的歌声唱响,8月25日,在2023“新疆是个好地方”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A馆,和田木山羊舞传承人来到非遗展北京、天津、安徽展区开展巡演,与三省市非遗传承人互动交流,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和田无私的援助。

多年来,北京、天津、安徽等援疆省市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,大力推进“文化润疆”工程,统筹发挥援疆省市的优势,加强对口支援和田文化建设,积极推动文化交流,成功打造了一系列文化润疆品牌。

“本次巡演加强了援疆省市与和田非遗传承人的交流互访,共享非遗保护成果。下一步,我们还要继续深化援疆省市与和田的非遗合作,深入开展文化润疆,讲好非遗故事。”和田地区文化馆副馆长阿迪力·那的尔说。

在北京展区,一个个精美的硬木家具模型吸引众多观众驻足参观,精美的花纹雕刻、精细的榫卯结构、历史的文化气息无不让人流连忘返。北京市带来了景泰蓝制作技艺、北京泥人张、雕漆技艺、北京皮影、毛猴制作、京作硬木家具等6个非遗项目10位传承人参加本次非遗展。

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是在明、清宫廷家具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,依据宫廷需求形成的家具制作技艺。2008年文化部评定龙顺成“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”入选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”,2010年商务部认定龙顺成为“中华老字号”。

“我觉得新疆非常美丽,也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非遗展,在非遗展上我见到了之前的老朋友,又结交了一些新的朋友。通过非遗展,把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,让非遗技艺能够在年轻人当中传承下去。”龙顺成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、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更生说。

“这次北京市带来的非遗技艺非常受新疆各族同胞的欢迎和喜爱,其中毛猴制作技艺、北京皮影受很多小朋友的喜爱,大家都来和传承人一起互动、学习。我们也希望把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到新疆、带到和田,通过足不出户的方式,让我们新疆的各族同胞也都能欣赏和了解北京的非遗技艺,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”北京市文旅局非遗处副处长李茜说。

本次非遗展,天津市带来了杨柳青木版年画、天津泥人张彩塑、老华美手工制鞋技艺、达仁堂清宫寿桃丸传统制作技艺、胡连庄杨氏手工柳编技艺、津派翟氏风筝制作技艺等6个非遗项目8位非遗传承人参加本次非遗展。

柳编是古老又现代的手工技艺,不仅在传统社会中为人民服务,还在现代社会依然保持着装饰文化艺术的魅力及影响,已成为天津编织文化的一部分。

“能够参加非遗展我非常高兴,平时只是在电视上看到大美新疆,所以这次带着我们的产品来看看。我第一次来新疆,印象非常好,人好、美食好,我也非常期待下次能到和田看看转转。”胡连庄杨氏手工柳编技艺传承人杨俊艳说。

安徽省带来了淮北香包布艺、榔桥木梳制作技艺、宣纸折扇制作技艺、纸签加工技艺、宣笔制作技艺、庐州面塑、绿茶制作技艺(太平猴魁)等7个非遗传承技艺参加本次非遗展。

传承流布于安徽宣城泾县榔桥镇,榔桥木梳制作技艺历史悠久,至明清时期发展鼎盛,其中历经二十八道工序制作的黄杨木梳和枣木梳,曾被皇宫内廷奉为御用梳妆用具,因此又名“宫廷木梳”,现为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。

“我们的木梳在整个新疆销售量都是非常好,就说明新疆的需求量很大,所以我们这次在参加非遗展外,也希望能在乌鲁木齐与和田的旅游景点、商圈等比较繁华的地方寻找一些合作伙伴。”榔桥木梳制作技艺传承人吴国华说。


来源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cHhQnsr-1V60dvi3Y5fmJg
我要纠错
打开手机扫一扫查看
相关稿件
 
你的浏览器目前处于缩放状态,页面可能会出现错位现象,建议100%大小显示。